关闭在线客服
电话:010-52831556
资讯分类
联系方式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
电话:010-52831556
网址:www.cav.org.cn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列表 >> 专家解读新冠疫苗(第十二期)
专家解读新冠疫苗(第十二期)
发布时间:2021/1/22 17:02:14浏览次数: 5993

1月22日,中国疫苗行业协会会长封多佳接受环球时报采访,解答新冠疫苗热点问题。

[环球时报记者 冷舒眉 张晗]在没有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的背景下,疫苗成为全球多国对抗病毒的重要武器,截至目前中国官方表示已经接种1500万人次。不过伴随着接种疫苗进程的推进,也不断出现众多备受关注甚至引发争议的疫苗话题。针对最受关注的若干话题,《环球时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疫苗行业协会会长封多佳。


我国疫苗接种与国际同步开展

Q: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宣布,目前中国新冠疫苗接种量已经超过1500万人次,这个接种量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A:据世卫组织18日召开的第148届执委会会议,随着世界第一批疫苗开始接种,截至目前,至少有49个高收入国家接种总量超过3900万剂疫苗,而最低收入国家只得到25剂疫苗。

我国作为最早拉响全球抗疫警报的国家,疫情形势与国外不同,因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主要策略结合国内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目标来考虑。当前,重点人群接种疫苗不但对这部分人群起到保护作用,而且有利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有利于我国总体疫情防控。


Q:您在采访中提到疫情前我国疫苗接种意愿较低,这是否会成为未来铺开新冠疫苗接种的障碍,还是说新冠疫苗的接种有机会改变国人的观念?

A:以流感疫苗为例,新冠疫情暴发以前,我国公众对流感疫苗接种意愿不如西方国家公众那样强烈,不过近年随着预防接种和疫苗科学普及工作力度加大,公众预防观念已发生较大转变,愿意接种的人数逐年提升,甚至出现疫苗供不应求的情况。我国抗击新冠疫情的成果证明,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有高度的公共卫生参与意识,加上对疫苗的公益宣传和科学普及的广泛和深入,公众的接种意愿肯定会越来越强。目前接种工作进展很顺利,就是很好的证明。

从历史上看,我国一直就有通过预防接种,万民共建免疫屏障,战胜疫情的优良传统。比如,通过预防接种,彻底消灭了天花,消除了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显著降低乙肝发病率和携带率,很好地控制了麻疹等。现在虽然还有些人对接种新冠疫苗有点犹豫,但总体看,公众的接种意愿空前高涨。

Q:按照我国目前的产能和防疫需求,您认为我们需不需要达到群体免疫(70%-75%的人口产生抗体)?什么时候能达到?会不会跟国外形成“免疫落差”?

A:虽然我国的防疫工作已取得很大成就,但由于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我们仍必须通过预防接种,主动构建群体防疫屏障。而构建这个防线就必须依照预防医学的规律,达到必要的人群覆盖率。目前,我国疫苗接种工作与国际同步开展,进度符合计划安排及接种策略,不会出现所谓的“落差”。至于何时达到既定接种率,以及是否需要调整接种率,一方面要看疫苗供给速度和总供给数量以及接种进度,另一方面有关机构也会根据疫情的变化而适时调整接种计划和策略。


如何看待国外疫苗的不良反应

Q:您对于辉瑞频繁爆出不良反应怎么看?应该怎么调整接种策略?这种不良反应的出现会拖慢新冠免疫进度吗,还是说对其他技术路径疫苗来讲是一个机会?

A:任何一款疫苗,在获批上市使用后,都要经历“上市后再评价”(或者称之为“四期临床”)阶段,都必须通过大规模人群接种观察,进一步证实安全性和有效性。辉瑞-BioNTech的mRNA疫苗是国际上第一款用此技术研发的疫苗,该技术已发展了二十多年,现在终于形成疫苗产品,它的上市使用意味着进入了“上市后再评价”阶段。目前有些关于这款疫苗的不良反应的报道,但各种不良反应是否超出正常范围、死亡病例是否与疫苗本质或者产品质量有直接因果关系,这需要科学家、医学专家和药品监管专家经过规范和专业的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结论。从以往经验看,各种技术路线研发的疫苗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生产工艺上。针对同一种病原的不同类型的疫苗,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没有质的差别。


Q:目前中国生物和科兴研发生产的灭活疫苗因为在数据上不如辉瑞、莫德纳的有效率高而受到一些质疑和抹黑,您如何看待这些数据上的差异?我国疫苗在提高国际市场的公信力上存在哪些挑战,应该如何克服?

A:不同款疫苗因临床试验设计、场地、人群、疾病流行背景以及统计方法不同,最终数据之间没有绝对的可比性,只要符合世卫组织新冠疫苗研发指导原则和基本标准,符合本国法定标准规范,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结果审查和评价,各款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是有保障的,而且没有质的区别。

我国疫苗能否树立起良好的国际公信力,可能取决于几个方面:一是政府的公信力和国际承诺;二是我国使用该疫苗的预防控制效果;三是国际质量认可;四是在国外使用该疫苗的预防控制效果;五是疫苗供给效率和服务水平;等等。在这些方面,中国疫苗已经展示出良好的公信力,多国政要带头接种中国新冠疫苗就是对中国疫苗公信力的肯定。


我国在疫苗研发领域存在哪些机遇与挑战


Q:mRNA是一种新的疫苗研发路径,目前我国在这一路径上的水平怎么样?是否滞后?差距有多大?

A:我国部署了5条技术路线研发新冠疫苗,其中包括mRNA疫苗路线。据我所知,现在我国已有两家企业研发的mRNA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显示已经掌握了相关技术,同时,已经为大规模生产开始设施建设。


Q:我国疫苗研发生产中一些设备和材料依赖进口,应怎样突破?

A:例如培养基,由于在研发、质控及多年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优势,目前国外生产的培养基占据了全球细胞培养基市场的绝大部分。但近几年国内生物行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培养基的市场需求增加,带动了本土企业、自主产品的出现与发展。再比如疫苗包装用的预充注射器或者西林瓶的制造原料(玻璃管)长期依靠从少数几家国际公司进口,受到疫情影响,出现了全球供给不足和物流缓慢的问题。这也促使中国企业自主研发,弥补空白,实现供应链的自主和可控,目前已经取得积极进展,国产化曙光初现。还有,疫苗生产线的一些关键设备,包括培养罐、纯化设备、分装线乃至信息化和数字化系统等,过去进口比例较大,如今国内企业不仅能够生产供应,而且他们的产品已经加入国际供应链。中国疫苗行业协会成员企业,正在加大投入,大力开展技术攻关,希望尽早实现产业链的自主和供给保障。


中国疫苗总产能将超40亿剂


Q:您预估中国疫苗市场潜力有多大,能发展到什么样的规模,能不能给出具体的全球市场占比?

A:根据我国的新冠疫苗免疫策略,我国免疫覆盖人口将达到10亿人以上,需要超过20亿剂的疫苗供给。如果加上发展中国家的疫苗需求,对国产疫苗的总需求量可能将超过40亿剂。我国有18家企业正加紧新冠病毒疫苗产能建设,估计今年底前国产新冠疫苗可能超过20亿剂。随着更多企业的疫苗陆续完成临床试验和获批上市,全部实现达产后,总产能将超过40亿剂,按照全球人口和平均接种覆盖率估算,这个产能约能满足全球新冠疫苗需求量的40%以上。


Q:目前我国接种疫苗的年龄段是18岁-59岁之间,请您介绍一下目前18岁以下组,以及60岁以上组进行相关研制和试验的进展,以及后续相关组别人群接种的具体计划。

A:作为创新型疫苗的新冠疫苗,考虑到目前疫情形势和各年龄人群的临床需求,结合安全性考量,需要分步开展不同年龄人群的临床试验。从临床试验设计来说,3至17岁属于青少年组,18至59岁是青壮年组,60岁以上是一组,所有年龄段人群都进行了临床试验数据观察。之所以目前限制在18到59岁这个年龄段,是因为青壮年组入组最早,数据最完整,是首先附条件批准推荐接种的人群。目前,3至17岁年龄段正在申报。后续通过研究进展和数据不断积累,接种人群将会逐渐扩大到3至17岁青少年及60岁人群中。

评论
0
0条评论